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应天齐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应天齐作品的个性图式及其反映的文化心理迁移

2014-04-18 16:32:16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作者:曾洁琼
A-A+

  1985年劳森伯格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对应天齐及其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扩展了他对装置、行为等非架上艺术形态的认识。在告别西递之后进行艺术探索的几年里,他尝试了《无痛》、《砸碎黑色》、《大剪纸》等行为艺术和公共空间装置艺术。在水印版画《徽州之梦》系列中逐步运用抽象手法,以残屋甚至残门、残窗、残墙来替代建筑整体,消解具象,确立个性图式。无论是《西递村》系列或是《徽州之梦》系列,形式上虽是水印版画,但应天齐却坚持尝试直接使用布纹、木纹、沙砾等材质制造各种肌理效果,但他并不止步于此。

应天齐 《文明之一》 综合媒材 167cm×244cm 2010年

  2006年起,应天齐开始创作《世纪遗痕》系列油画作品,并作为访问学者赴欧洲游历,走遍八国二十多个城镇,参观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地诸多城市的古遗址、博物馆和美术馆。本土生活的积淀和外邦文化的撞击,使他灵感泉涌,不能自己。《世纪遗痕》系列作品的创作至今持续进行了8年,数量达112幅。这批作品里各种材质和形态的“残墙”已成为应天齐的个性图式,或者说,个人独特的叙事方式。在中国如暴风雨般猛烈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筑风貌被高楼林立的城市面孔所取代并被不断地重复,以成为一种现实而令人惋惜”。这样的故事每天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着:阿富汗的佛教寺庙被盗掠,伯利兹的玛雅金字塔因为采石作业而被损毁,庞贝古城的城墙因保护不力而屡屡倒塌……“人类除了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同样面对人类文明和历史遗存的损失”。墙支撑着建筑物,在建筑遭到损毁时,墙却多半能幸存下来。那些曾在人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明消失在历史尘烟中,遗留下来的物质遗迹往往只有古建筑,而这些古建筑里能留存下来的,往往只是一片断壁残垣。因此“墙”作为建筑元素,在很大程度上象征了“文明”和“传统”。应天齐的作品关注建筑,关注与建筑相连的传统文化,关注人类如何在不可抗拒的现代化过程中保护传统文明和历史遗存,所以,以“墙”作为图式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

  如果说从《西递村》开始到《徽州之梦》,墙在图式中一步步走向台前,到了《世纪遗痕》阶段,墙作为历史遗存的缩影,作为人类对传统文明破坏的见证,已经走向画面中心,成为绝对的叙事主角。叙事的手法,则越来越抽象。契合“遗痕”主题,应天齐采用综合材料,如他从废墟中搜集来的木雕、木皮、竹帘、铁皮,加上乳胶、石膏、木屑等材料,结合拼贴、装置手法,以细腻、丰富的肌理和印痕制作完成叙事。多年的版画创作经验为他提供了先天优势,他将版画语言融入绘画,仔细布局和处理每一个裂痕,拿捏每一处凹、凸、深、浅可能带来的画面效果。在《木雕之一》、《竹帘》、《王土》和《涅槃》等作品中,极具年代感的木雕、描金木框木皮和竹帘等被精心嵌入做在木板上的层层肌理之中,与整体的厚重感毫无违和,更增加了作品的历史感。同时,他对色彩的应用也达到了一个新阶段。除了《厚黑》、《无极》中得心应手的黑白二色,红色、褐色和绿色也进入他的色谱。《王者》、《文明之一》和《碧绿》等作品中,那一堵堵墙或似血迹凝重,或似铜锈斑斑,或如泥土朴实,又或如太虚空灵,显示作者已跳脱黑色的拘囿,观念性的色彩运用成为叙事手段之一,进而加强了叙事力度。应天齐更跨越时空、地域,巧妙混搭各类元素:《王者》显示了中国红与源自金字塔基石造型的构图融合,《庞贝之二》和《罗马》让厚实凝重的古罗马城墙穿越到现代,《世纪遗痕》、《断层》和《静观》则又唤起人们对古老乡村的记忆。

应天齐 《劫后》 综合材料 122cmx164cm 2009年

  除了架上绘画,应天齐在2012年还创作了集装置和行为艺术为一体的大型雕塑《砖魂》。雕塑的原型是西递村村民赠送给应天齐的一块古建筑残砖。原建筑早已损毁,只有砖上所刻的“西递节孝祠”五个字见证了这座建筑经历的沧桑。应天齐将他从芜湖古城拆迁废墟中挑选的古建筑残砖运到深圳,用压路机将砖压成粉末,再混以泥土,按比例放大仿制为一块大型残砖。这块残砖,毋宁说是残墙,是带着原住民生活记忆、苦痛、隐忍与无奈的墙。这些记忆曾在现代文明的碾压下碎为齑粉,又在这堵憾人的残墙中复生重现,成为对传统文化与生活的缅怀祭奠。从版画到油画到雕塑、装置,应天齐采取混合材料和多元形式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文化观念,这也是他多年艺术创作的自然转变。他在文章中写道:“《西递村系列》版画还停留在审美的、风格化的、自省的、非常自我化的艺术追求之中,传达的是个人的颇为诗意的情怀”,但自“笔者从1998年步入深圳这一改革开放的前沿热土……在学习、研究、实践后现代艺术的进程中告别过去,不断构建自身与这一城市人文生活相关的新型文化形态并呈现于作品之中”,因而“在一个创新、创意、创造百无禁忌、无所不能的城市……作为一个热血尚在并生活于其中的艺术家……我只知道突破传统、提出问题、质疑当下”。后来他评述道:“我在整个艺术创作方面的推进较大程度上凭着感觉来演变,我完全没有遵从任何所谓的法则和模式,我完全根据我呆在深圳这个‘偏僻的渔村’所感触到的变化……我向来……保持我的独立性。” 应天齐称深圳为“偏僻的渔村”,因为他认为深圳“绝对不是中国版图上的一个文化中心,更不是现当代文化艺术的中心”,但在深圳却能感受到现当代文化在生活中的呈现。对艺术而言,这里没有江湖,没有体制束缚,也少有市场干预。他保持了不受干扰、纯粹沉浸其中的创作状态,能自由消化、吸收从更广阔视界中取得的素材,并将其运化为自身肌体的一部分,造就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应天齐从皖南小城一路走来,经历种种思考和尝试,不断创新,不断改变。挥别《西递村》带来的名利,他从深圳再出发,从一个具有深厚传统内陆文化背景、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的版画家逐渐蜕变为一个视野开阔、心怀世界,关注文化遗存和人类精神家园的当代艺术家。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1 2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应天齐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