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欧洲期间在巴黎乡间 2005年
西递祭坛装置 中国美术馆 2001年
版画家、一级教授应天齐第一次应邀到深圳办展讲学,最后几乎是“逃回安徽芜湖去的”。现在,他却已应深圳市长李子彬的邀请,再临深圳,任教于深圳大学艺术学院。
那是1992年,他带着他那组红遍了中国美术界、在国外多次获奖的《西递村版画系列》到深圳办展。他万万没想到,除了开幕当天来了一些美术界同行捧场外,其后七天再没有一个人来看过画展。应天齐说,接待是高规格的,但深圳的流行文化、商业文化却让他感到格格不入。
“是我不对,还是商业社会不对?”他开始了长时间痛苦的思考。最后,对社会转型期文化人的状况,他悟出了两个字:尴尬。
应天齐是因画西递村而扬名的。西递村是安徽黄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保留有大量完好的徽派古民居,环境的封闭更使这儿民风淳朴如世外桃源。这一切让应天齐如痴如醉。从1986年起,他用了整整6年的时间,在西递村埋头作画,成就一组《西递村版画系列》。
1995年,他在家乡芜湖举办《告别西递》画展,以作为西递创作的结束。但是在此之前发生了一件事:芜湖市有一条建于明末的十里长街,青石板铺路,两旁林立徽派老房。但有关部门把它卖给了香港人,于是青石板被拆掉了,老房子被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不伦不类的“现代建筑”。
应天齐愤怒了!他在《告别西递》展上布置了一个祭坛,深蓝色的布幔上贴着黄表纸印的西递村图,整个展厅仿如圣殿、如灵堂。展览开幕时,他正襟危坐于展厅门口,不悲不喜,面无表情地向观众出售自己专制作的西递村地契,地契上书:“西递民风淳古,其人类无凉薄之习,持约者须心念皆净,而后登堂入室,可得一方净土。”每份地契上还有他郑重按上的鲜红手印。30份地契被一抢而光。应天齐说:“他们卖,我也卖,也出我一口恶气!”
完成了《告别西递》展览,应天齐感到心灵得到了充分的宣泄,整个人也终于走出了自我的樊笼。1995年起,他南下广州,主持一家大型艺术类杂志——他想把新的经历作为对商业社会的一种了解和进入。
可是他在这家杂志社只干了半年。他说,杂志的老板对他很器重,许以万元月薪,为他配了专车,并将自己的别墅借他住。但刚从西递村走出来的应天齐在这巨大的反差前多少有点不习惯,“我走在西递村夜晚漆黑的街道上从来就没有害怕过,”应天齐说这话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村庄,“心里还恨不得从黑黑的房子里走出一个幽灵,我好跟他对话。一个人住在灯火辉煌的别墅里,反而感到害怕。”
应天齐看清了文人尴尬的现状,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已摆脱了这种尴尬。不过他相信,只要牢牢把握住西递村和深圳这两个极点,就能保持自己的清醒。他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尽量使这种尴尬少一点。在调往深圳前的一次饭局上,应天齐向朋友们郑重承诺:“到深圳后决不改变。如果我变了,你们都可以指着我的鼻子骂我。”有位朋友接茬说:“你要真变了,你也就不容我们骂你了。那会儿你该觉得我们真是大傻瓜,怎么还不悟。”应天齐一愣,哑然失笑。
(原载《羊城晚报》新快报1998年6月7日。)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