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应天齐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我们把传统丢到哪去了?

2010-08-03 16:23:32 来源:长江网讯作者:方勤
A-A+

  百年碉楼被裹上陕北窑洞里逢过年贴在窗户上的大剪纸,黄河流域文化的源头,放到了一个客家人世代居住的围屋村落里。今天上午,由宝安区观澜街道办事处和深圳大学应天齐工作室共同举办的《对话观澜》大型文化展系列活动拉开帷幕,应天齐又一次实践了“将传统拉入当代”的艺术主张。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新现实主义”艺术家克里斯托近40年来,以“包装艺术”将桥梁、大楼,甚至德国国会大厦包裹起来的行为。对此,应天齐有他自己的解释:“在物质生活高速行进的今天,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从哪出发,我们身在何处,我们又将去往何地。”深埋在他心底的是一直无法丢弃的传统情结,他千方百计地想让大家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我们把传统丢到哪里去了?
  从版画到剪纸:展现传统的美
  从1986年到1994年,应天齐在西递村画了8年的版画,用画笔将那个传统文化行将消亡的古村落永远地留在画布上。告别西递后来到深圳,对于房屋和居住空间里的艺术形式的迷恋,依旧保留着。
  2000年世纪之交,应天齐在深圳大学的正门,用大木槌砸碎11块大的黑色玻璃,称之为“碎裂的黑色—零点行为”,他开始把艺术触角从架上绘画延伸至当代艺术。
  2004年春节,应天齐在深南大道旁和民俗村口等大型公共场所,做了名为“大剪纸”的大型装置艺术。剪纸里,是一位镂空了的清代女子站在西递村的窗格里颔首沉思,在他看来,这是“在熙熙攘攘的都市里填充了原有的传统空间。”有一次,应天齐站在民俗村口,看着阳光从剪纸后投射过来,形成淡蓝色的阴影,孩子们在阴影里玩耍着,心里感动莫名。在与市民的交谈中,他发现人们对“大剪纸”的评价是“有意思”,应天齐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其实许多传统观念一直存在于生活当中,只是人们需要不断地被提醒乃至刺痛,祖先世代繁衍留存下来的传统,现代人又丢弃了多少?
  2005年春节,应天齐将“大剪纸”搬到了城市的中心—中信城市广场。银灰色底色的广场上几个巨大的红色剪纸巍然矗立,色彩跳跃,气势不凡。陕北农民过年贴窗花的民俗一下子放到了城市最中央,让深圳人嗅到了过年的气息,家的气息。《凤凰周刊》的主编邓康延激动地为作品作序,序中说:“抓鬏娃娃是生生不息。”应天齐说,这一装置不仅仅是为了烘托了节日的气氛,通过几千倍地放大窗花,要展现出一种传统的震撼力,“让大家回味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如何地美、如何地伟大和具有力度。”
  从西递到观澜:对传统的保护还是入侵
  2006年,这一次还是“大剪纸”,应天齐把它搬到了宝安观澜的角角落落,这个深圳本土客家文化遗址和风俗保存得最好的一个街道。在这个完整的原生态居住空间里,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画了8年犹不倦的西递村。
  在观澜老街上,两座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大碉楼因年久失修,楼梯已腐朽不堪,应天齐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请工人攀着消防天梯爬上顶楼,将剪纸从上而下将碉楼包裹一新。在观澜文化广场上,19张标志性的“大剪纸”环绕广场一周矗立着;在《对话观澜》文化展览里,应天齐将两种人做影像对比:观澜高尔夫球场的挥拍女球手和客家围屋里住户们的一张张脸……让应天齐没有想到的是,从新闻发布会那天起,将碉楼包裹起来的艺术行为引起了媒体最多的关注,大家纷纷在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这么做?
  应天齐提到了一个人,他就是首创包装艺术的著名艺术家克里斯托,他曾以包裹美国东海岸11个岛屿、给400年历史的巴黎新桥裹上了绉绸的复古金装礼服,以及包裹德国国会大厦而闻名于世。应天齐说他的作品与克里斯托有所不同:克里斯托是用白布包裹,而他是用喷绘的“大剪纸”来包裹。
  有人赞扬,深大的一位文学博士惊叹:“应天齐用艺术冲击了商业!”也有人质疑:这样包裹一件文物古迹,是对传统的保护还是入侵?“可以两面来看这个问题,我把它包起来,你会开始关注它,关注它的文物价值;同时,用喷绘这一现代广告的形式来包裹一件文物,意味着现代对传统的入侵,我恰是让人们看到这一点,进而思考:这种入侵是好还是不好?”应天齐认为,他通过包裹,将碉楼的价值彰显出来,而这一行为也履行了当代艺术家的责任:那就是提问题,不给答案。
  在他的叮咛下,工人们在包裹碉楼时不使用钉子而是绳子;他注意到,所有经过碉楼的原住民也好,外来者也好,大家都仰着脖子在看,在议论,观澜人的理解是:“不是说‘文化观澜’嘛。”让应天齐欣慰的是,在“包裹”完成后,他说:“以后,要把碉楼用推土机推掉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一句话,把观澜街道办的上上下下给逗乐了,这个共识已经心照不宣了。
  从自我到合作:这么多奇思怪想都接受了
  大块的黑色压迫着静谧、典雅的古民居,看过应天齐“西递村版画系列”的人会感觉到一种深深的悲凉、死寂和压抑。在西递村8年极度封闭的艺术创作里,他的身心受到痛苦的折磨,精神到了崩溃的边缘,疾病缠身,不得不搁笔,最后被诊断为抑郁症,之后是无奈地告别西递村。
  来到深圳从事当代艺术或称行为艺术后,应天齐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为了实践“让艺术切入当下”的主张,他开始向社会寻求合作了。在民俗村、中信广场放置“大剪纸”时,主办方提出要将自己的品牌标志张贴在剪纸上,应天齐反反复复地试图这样说服对方:贴了就是一个广告;不贴就是一件艺术品。在劝服中信广场完整地采纳自己的作品时,应天齐打了个比方:这个剪纸如果放在黄土高原上,就远没有放在中信广场上好看,商业化空间凸显了剪纸的质朴和单纯,这种对比和反差就是一种无法替代的美。最后,主办方均欣然采纳。
  与观澜街道办的合作相对容易多了。最初,街道办是想邀请他办西递村画展,在参观了观澜的碉楼、客家围屋和老街后,应天齐决定要做就做“大剪纸”,并游说对方:“若做成了,是观澜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数月前在欧洲游历的经历给了他灵感:好比西班牙的斗兽场和古罗马的街市,用一个玻璃罩罩着数千年的断垣残壁,何不用“大剪纸”把观澜当地的碉楼也包裹起来?“对话观澜”的构想应运而生。
  艺术家与与观澜街道办领导开始轮番对话,最后他的奇思怪想大部分都被接受了,观澜人对他说:“学术上你负责,工作上我们负责。”为了迎接“对话观澜”的活动,观澜街道办对客家围屋做了大面积清理,几十车垃圾被运走,下水道被排干净,围屋和其中的私塾原有的面目恢复如昨。能得到这般的尊重,应天齐从心底里感激和开心,他开始一次次奔波于福田和宝安之间。他的投入与真诚,观澜人看在眼里,由衷感慨:“应教授瘦了,憔悴了,头发长了……”
  卖力地游说对方接受自己的作品,应天齐说,他的精神动力来自克里斯托。为了实现把柏林国会大厦整个包裹起来这一愿望,克里斯托做了长达25年的努力。从2004年到2006年,应天齐坚持了3年,他说如果还有合作的契机,还有出色的方案,他会将自己“将传统拉入当代”的艺术实践一直持续下去,在绝不迎合商业的前提下,积极地寻找社会的合作方。
  记者手记
  近乎执拗的中年“愤青”
  第一次专访应天齐是一年多前,还是在他的西递版画被印上邮票首发的那一天。转眼间,“大剪纸”开始轮番在深圳的街头出现,并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朋友们都笑我,一把年纪了,还像个愤青。”应天齐笑着对我说。是啊,50多岁的大学教授,应该是安安稳稳地坐在书斋里着书立说,或是在艺术殿堂里谈论艺术,他却像个年轻人般,近乎执拗地游说四方,将自己的艺术作品搬上一个又一个越来越广阔的公众空间。坚持自己信念的人可以打动身边的人,甚至可以改变一切,应天齐印证了这一点。
  许多艺术家的行为艺术被贴上“哗众取宠”的标签,他怎么看?对此,应天齐的回答是真诚的:“我发现西递村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它会被评上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艺术必须有感而发’,这个认识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天性,不然我哪来的热情和韧性,去完成这么大的一件工程?”
  我请他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么多年来贯穿在自己艺术实践中的精髓?他想了想,说了两句,一句放在了文章开头,还有一句,他说,无论当代社会如何地现代化,他相信传统始终如影相随。所以,他始终不放弃,因为他还是相信这一点。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应天齐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