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应天齐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遗痕•沧桑》应天齐油画新作

2010-08-03 11:24:49 来源:《美术报》作者:
A-A+

  以《西递村系列》版画名世的著名艺术家应天齐先生是一位艺术探索涉猎广泛、跨度跳跃、活动频繁的艺术家。从1995年结束《西递村系列》探索之后,应天齐广为涉猎装置、行为、综合材料等领域,本报首次发表他以综合材料绘制的油画作品《遗痕•沧桑》系列,以及本报记者徐玉明的专访,以期和读者共同解读他独特的艺术追求。
徐玉明(以下简称徐):应先生,您好。第一次看到您的这些油画作品非常震撼,这些作品视觉张力很强,保持了你原有的独特绘画风格:比如构图的抽象和构成因素,还有您画中特有的标志——黑色块的运用,以及将版画中运用材质肌理的特质延伸到油画之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您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  
应天齐(以下简称应):在《西递村系列》的探索中我已经开始了这种试验:图式的抽象和局部的具象同时呈现,刘骁纯先生称之为“惊险的融合”。在油画《遗痕•沧桑》系列中,我将这种对抗、融合更加推向极致。如果说《西递村系列》还希望让人理解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能辨认地域、光线、建筑造型的遗存空间,那么,在新的油画系列里,则将这种时空、地域的识别推向一个更为模糊的状态,使原有的认识得到了改变。
徐:能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吗?是一种心理需求还是一种刻意所为?
应:走出和告别西递村之后我被投入一个更大的社会公共空间,尤其是从安徽芜湖这样一个内地中小城市,进入深圳这样一个和世界接轨的新兴都市,包括有机会去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进行艺术考察等等,这些生活使我的视野和思想经历了一次“升级”和“扩容”。反映到绘画创作上来应当是一种必然,而非刻意。
徐:这样做是受什么样创作灵感的冲动或驱使?
应:《西递村系列》探索之后,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创作能否进入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一种更为宽博的对人生的思考。2001年在新疆高昌古城唐玄奘讲经台前,我惊异于当年数千听众簇拥的高台竟然只留下一抔黄土和满目苍凉,岁月无情地淹没了绿树、清泉、少女、集市、音乐、舞蹈、爱情、欢娱,这种感觉我同样在意大利庞贝古城的废墟中感受到了。昨天和今天仅一步之遥,如果说有灵感冲动的话,应当来源于此。
徐:你希望将这一切存在于这些实实在在的壁垒之中?
应:是的,真实在这里似乎具有了特别的意义,人们不停地劳作,遗留下他们劳作的痕迹。我们在岩壁上看到先人留下的岩画,虽然只是一些粗糙的画痕,我们却感到了生命的意义。在创作中我只希望更真实地去表达,是一种客观的真实和非客观真实的并存。
徐:您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版画家,进入油画创作会给您带来身份和定位的改变吗?
应:你觉得这种定位很重要吗?
徐:也许这是一种社会范畴内的看法吧,但美术圈内也会这样看的。
应:我觉得这是一种并非正确的判别,无论是版画家、油画家还是国画家,首先应当是一位艺术家,甚至应当是一位文化人,因为决定艺术的绝不仅仅是技术的分野。国内画界部分人将此分得太清,大有井水不能犯河水之势,有位资深油画家开玩笑地和我说:“你在抢我们的饭碗!”其实这样的门户之见是毫无道理的,毕加索身后遗留作品的总数显示:油画1885幅,版画26121幅,从数量来看毕加索毕生创作的油画仅为版画的十三分之一,我不知道应当称毕加索是版画家还是油画家。吴冠中先生以油画、水墨称雄画界,也常听到国画界的人不以为然或油画界的人不以为然,这种局面还是艺术观念的陈旧和艺术行政化大一统所致,应当得到改变了!
我们是否能改变在画种内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的习惯,版画界更应改变长期以来就版画论版画而形成的在当代文化中缺席失语的状态。
徐:谢谢您的回答,祝您在新的艺术探索中取得更大成功。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应天齐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