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应天齐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做艺术需要坚持

2020-11-21 00:00:00 来源: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作者:杨卫 
A-A+

  带着迷茫走进85美术新潮运动,同一时期又受到西方当代艺术的洗礼,明智思辨的精神让应天齐并没有走上模仿照搬西方当代艺术体系的道路,而是回到“家乡”的这个主题。就这样,“西递村”和“芜湖”的母题成为了应天齐艺术的重中之重。“遗存·再生——芜湖古城艺术计划”是应天齐从威尼斯双年展归来之后,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重建问题更为深层的思索,也是对以芜湖古城为代表的历史遗存现状提出的新思路。

  今天我们通过“艺术虫”和杨卫的对话来探寻应天齐对世界语境下的地域化的思考。

  

3gmB8KkSHcvKeWy7T4QSGVfP0znFmHf3boMi6Zbp.jpg

做艺术需要坚持——对话杨卫

  艺术虫:

  展览现场的装置部分大多都以砖为重要载体,砖可以说是组成建筑的关键的部分,砖也可以说是书写岁月最真实的记录,他的这一捡砖的行为您怎么看?

  杨卫:

  我感兴趣的有两点:第一点是捡砖这个行为把艺术扩展到了社会中,他介入和参与了社会生活,将艺术导向了更为广阔的公共领域;第二点就是把历史的遗迹或者遗存重新捡回来。这构成了一张一驰的关系,从艺术观念来说,是将艺术拓展到了公共领域和社会空间;从艺术语言来说,又是把遗存的,或者说废弃的等这样的一些东西,重新捡回到艺术中,转换成了艺术作品,或者说构成了某种艺术观念。这两点我觉得比较有意思。

  

il7biLbXZm8ELr4nMGNJSSvvEyq9NHj1VvDKbhu7.jpg

北京“今日美术馆”《砖问》展览现场 2015年

  艺术虫:

  曾经关注过历史的伤痕和乡土文化的一些艺术家他们经历了像当代艺术这样的一个消费文化的一个过程之后,今天又重新回归到关注传统的文脉当中,艺术家的这一行为警示了我们什么?

  杨卫:

  因为社会在变化,艺术家是一些敏感的个体,他们敏感到社会的变化,那么他们的这种文化针对性,也会随之而发生一些变化。你刚才说到“伤痕美术”,那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今天的语境不太一样了,今天是急速发展的现代化语境。这种急速发展的现代化,造成了传统的割裂,包括对城市的毁坏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部分艺术家就会转换他们的思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调整他们的文化针对性。

 

ZMAtO2e8s2MZDImFQWBCH3ZVKMOwDvMNNnyWR5mc.jpg

废墟之上

  艺术虫:

  在传统和创新之间,应天齐提供了哪些值得思考的方法?

  杨卫:

  我想回到过去的一个说法,即80年代常说的“破坏即创造”,或者说创造本身也是传统。我们不能把传统看成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说传统是永远摆在那儿不动的。其实,传统也是一个鲜活的东西,包含了创造,甚至还包含了破坏,有时候恰恰是破坏构成了传统内部的张力。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天齐的这个创作,是跟传统有关系的,恰恰是为了传统的发展。他并不是固守一个所谓的传统,而是把传统的概念不断往前面推进了。

 

82HeLpVEWAPelKcS4c0ItI7WHJCizERiv8xcVPL3.jpg

iGNtbv83lm3w06kW6k1z4unpQzeMAzPFz0wNVYeU.jpg

北京“798亚洲艺术中心”《废墟之殇》展览现场 2013年

  艺术虫:

  从材质到观念,艺术家有哪些特征是咱们值得讨论的?

  杨卫:

  有两个方面值得讨论:一个方面是应天齐自身的变化,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版画家出身,他从版画或从架上绘画走向了社会实践,这个转换过程很值得我们讨论;第二个方面从艺术界或者艺术史来看应天齐,他关注一座城市的生态变化,将艺术推向公共领域,与中国社会的变迁,以及最为严峻和敏感的社会问题,如拆迁等等联系起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来激发艺术自身的活力,我觉得这几点是比较有意思的地方。

  

eU4WoKBZyliKa8RS0kO5QFosAqrrVung7YIWR5Hz.jpg

9ntB941PCllTYAmjguNO7OKOyMzfFJA7Rr9ADNe0.jpg

北京“798亚洲艺术中心”《废墟之殇》展览现场 2013年

  艺术虫:

  像应天齐这种默默无闻的在保护历史的艺术家在当今的社会中少之又少了,可以说他是这个时代文化的一种象征,但是他的工作可以说是艰难的,甚至是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您是怎么看待向应天齐这种类型的艺术家的?

  杨卫:

  这类艺术家非常个人化,他们是以个人的角度贯穿于艺术史的文脉。我想,当代艺术界应该有更多这样的人来拓展其纬度,我们不能只注意一些艺术潮流,而看到像应天齐这样更多个体性的拓展。因为正是他们使得当代艺术的纬度更加丰富,也更加多元了。我想,应天齐虽然是一个人在这里坚持,但还是有知音的,还是会有一些同道会在不同领域呼应。艺术这个事业,本身就是一个孤独寂寞的事业,但我相信只要做得足够好,做得足够的有力量,历史是不会埋没这些东西的。

 

aimj2QqxrbaLALUWa92gQJbY58pCwUjNf8uHtxw6.jpg

应天齐在制作雕塑《砖魂》 地点:深圳观澜 2012年

  

ZuWtSWSrmW0R0K3MMGYq4izeIRfuMVty22wN9aoA.jpg

lcrpmESCIqzSxSlRev6kYC1FA19KHKlf2L6aEv5Z.jpg

北京“798亚洲艺术中心”《废墟之殇》展研讨会现场 2013年

  资料来源|艺术虫

  《艺术虫》由中国文化出版社、艺术虫官网主办,中国收藏家协会、北京德文易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一本艺术杂志。以其新锐的观点和立场展现艺术的多元性和生活的丰富性,把艺术的精神财富属性与物质财富属性相融合,以全球艺术标尺衡量中国艺术价值,以人文视角透析中国艺术及生活问题。艺术虫杂志由荷兰籍华人、收藏家、投资家艾敏鑫先生投资出版发行

  

u1kIl6YiMRbWq2wzmP3wcBpJuN0fhfIthz2gU7Cu.jpg

  杨卫

  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专业为中国现当代艺术、视觉心理学、艺术批评与策划,硕士研究生导师。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应天齐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